期刊专题

信息治理与社会歧视——中国隐私立法的策略与实践

引用
隐私治理的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利益群体或个人的隐私偏好选择.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治理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谁在隐私保护中获益.传统的赋权式治理思路忽视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内心动机等心理影响因素,引发了统计性歧视和人格性歧视这两种偏差现象.研究表明,加强隐私控制会造成信息屏蔽,带来统计性歧视问题;而强化隐私自决则会诱导信号传递,带来人格性歧视问题.为了摆脱上述治理困境,应修正中国隐私治理的总体方向,探寻复杂约束条件下的隐私决策变量,采取温和适度且科学高效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加精确地预测和规制隐私行为.

信息治理、统计性歧视、人格性歧视、信号传递、隐私立法

30

2015-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6-4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社会学研究

1002-5936

11-1100/C

30

2015,30(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