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芬的纺车
一
在近现代交替时期里的私人历史、公共媒介及人类学考察等书写中,作为劳动生产的一种历史形态,传统手工棉纺织的书写呈现出多元性含义.1931年,聂氏家庭出版社刊行《崇德老人自订年谱》, 这部年谱由崇德老人曾纪芬自述、其子聂其杰记录.根据这部年谱,曾纪芬(1852—1942)有过两辆纺车,一辆是早先在湖南时所用的手摇小车,一辆是寓居上海时请人在乡间佛会上购得的三锭脚踏棉纺车.根据史籍记载,三锭纺车为元末上海乌泥泾人黄道婆从单锭手摇纺车改进而来, 一手可纺出三根纱.清代,乡人为报黄道婆推广棉纺织的功绩,在徐汇张家浜为黄道婆建祠,春秋崇祀."红雨楼西剪碧芜,峻祠虔享报黄姑",乡间立像以奉祠事的民俗背后,是明清间上海棉纺织业发达的经济现实.嘉庆间举人、青浦人官长洲教谕倪倬撰《泖湖棹歌》竹枝词曰:"丁娘子布烂云霞,黄道婆祠落日斜.土俗由来工纺织,闲花不种种棉花."
2022-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