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谊的两篇"散落型"作品
《史记?贾谊传》称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汉书》本传作"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颜师古注云:"属为缀辑之也,言其能为文也."又:赏识他的河南守吴公也称"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汉书》本传作"颇通诸家之书".读这些史传记载, 自然会认为贾谊学识渊博, 有博通诸家之书的知识积累, 下笔为文必是自出胸臆, 独抒机杼, 不存在蹈袭前人或既有己作的情况.其实并非如此, 针对以上史料也可以作逆向的理解:正因为贾谊读书范围广博, 才使得他在属文的过程中纵横捭阖, 既吸收前人创作的素材, 又适当做一番"乔装打扮"的工作,而且还不动声色地融入到创作中.其实,贾谊创作中也存在模拟现象,既有对前人创作的模拟,也会模拟己作,只不过要作一番改写的工作.模拟与改写是观察贾谊创作机制很有意思的两种视角,特别适用来分析贾谊的"散落型"作品.所谓"散落型"作品,指的是未见于传世史传但《新书》有载而署名"贾谊"之作,如《惜誓》和《旱云赋》两篇.由于缺乏早期文献史料的"权威性"佐证,此类作品存在真伪性的争议,在文学史里处于缺席的状态.
2020-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