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52/J.CNKI.JSHNU.2016.03.002
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类型
20世纪50至70年代,因文化保守主义内部对在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造成的社会实践变革的反应不一;也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探索中对文化保守主义呈现出日益正误交错状的倾向,致使文化保守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种类型的关系.如处于接受改造与自我批判的留在大陆的第一代现代新儒学家,对中国化马克思构成了维护型或弱挑战型关系;流落到港台的第二代现代新儒学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强挑战型关系;1950年代后期逐渐以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虚假面目呈现的文化保守主义,则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构成了表面维护、实为强挑战型的关系.同样,其间党在处理这三种类型的文化保守主义方面的实践,也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
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系类型
45
D0-0;G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近现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论战研究”2014M551430的阶段性成果
2016-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