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欧阳江河(下)
六
《汉英之间》写到了公园里的英语角这么个具体场合,此后,从某个场合展开写作就成了欧阳江河诗歌的招牌样式.只需罗列一些诗题,便能见出它们指向的场合一直贯穿着到目前为止欧阳江河的个人诗歌史:《玻璃工厂》(1987)、《快餐馆》(1989)、《傍晚穿过广场》(1990)、《咖啡馆》(1991)、《空中小站》(1992)、《电梯中》(1993)、《阅览室》(1993)、《时装街》(1997)、《那么,威尼斯呢》(1997)、《泰姬陵之泪》(2009)、《母亲,厨房》(2009)、《苏堤春晓》(2012)、《四环笔记》(2014)、《看敬亭山的21种方式》(2014)和《祖柯蒂之秋》(2011-2016).另外像《椅中人的倾听和交谈》(1990)里的书房、《交谈》(1991)里的客厅、《晚餐》(1992)里的街头餐馆、《哈姆雷特》(1994)里的舞台,以及《1991年夏天,谈话记录》(1991)和《异乡人的故乡》(1993)等诗作里多个场合的转切,也是不胜枚举……它们“处理时间与场景还有语言、现实的关系”,欧阳江河专门谈论过这条他最为重要的写作线索,其大概用意,“就是关注一个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般具有时间性,而且是现代性的产物,比如说快餐馆、阅览室、国际航班、咖啡馆……还有时装街……还有火车站以及别的什么地方……”
可能性
B82;D922.1;G41
2018-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