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微腐败"发生的诱因及治理对策——基于全国38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农村"微腐败"治理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借助"主体—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中小样本的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权力集中程度和法纪意识是影响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关键因子,而权力集中程度高、横向监督制度失灵、法纪意识薄弱和"官本位"思想则是农村"微腐败"发生的核心组合条件.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微腐败"发生的多种组合路径中都包含着权力集中程度条件,即村干部腐败是以权力过于集中为基础.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村级监督制度同巡察制度的衔接配合、注重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学习、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民主治理的能力,是强化农村"微腐败"治理的重要路径.
"微腐败"、村干部、小微权力、乡村治理、定性比较分析
322
D63(国家行政管理)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
2022-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