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4769.2016.01.004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
收入提升与经济增长在理论逻辑上并不存在二律背反,一些采取赶超战略的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本上源于政策失误,因而“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落后国家往往采取收入分化政策提升资本积累率,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获得需求支撑.但是,随着财富积累和收入提升,海外市场的拓展逐渐接近上限甚至开始萎缩,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以维持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政策上需要做好两大战略转化:提振国内需求以实现经济增长引擎由外需到内需的转换,这与收入分配有关;提升竞争能力以实现产业竞争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的转换,这与技术创新投入有关.事实上,一些国家对外转向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内则转向了科斯的产权定理而实行自由交换政策,导致经济模式和需求结构无法根据形势发展做出相应转变,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应地,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思维也应做好两方面转换:在发展战略上,重视生产力而非交换价值;在分析思维上,引入权力与结构主义的分析思维.
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发展策略、发展经济学、收入分配、生产力
F120.3(中国经济)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制度分析的方法论比较及其实践效应”GD12CLJ02
2016-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