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维度审视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化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欲扩大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领域与深度,此类举措在中国2000多年的社会治理长河中也曾出现,如商鞅变法、王莽改制、桑弘羊理财以及王安石变法等典型“干预主义”行为,清代早期也出现过“早期现代化”的迹象.综其结果来看,国家欲“近距离”与基层社会接触时,结果与初衷往往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虽与治理地域幅员辽阔、信息不对称以及诸多技术手段不发达有关,但更与国家政策整齐划一与民间秩序瞬息万变的龃龉相联,也是官僚集团“唯上”的运行逻辑及天然的“谋利”特质所致,后两点常为世人所忽视.当前,国家已经具备了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但在行使其治权时,仍需保持冷静、理性的品格,科学分析,谦虚审慎,充分尊重民众的理性,这是历史经验所传承的智慧,值得借鉴.
国家政权建设、社会治理、干预主义、官僚集团
K25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S059
2018-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