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美国主导下实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教育改革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等法律,摒弃了之前的 "忠君爱国"教育,专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教科书编写也是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实现上述目标的载体.战后日本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经历了从"国定" 到"审定"的演进.2013年文部科学省审定7家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合格,现仍在日本高中使用.其中对历史教科书涉及中日战争的内容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及日军暴行;日本侵华政策调整与扶植傀儡政权;中国抗战的作用与日本战败投降.现在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叙述,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与不足,在书写 方式、价值判断和导向等方面存在着问题.首先,日本历史教科书普遍淡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与性质.其次,书中占用大篇幅夸大日本军方与政府的矛盾分歧,而忽视其扩张目标的一致性.再次, 书中强调战争给日本造成的灾难,对深受侵略灾难的中国人缺乏必要的同情,更未深入分析造成战争灾难的原因.最后,书中轻视中国持久抗战对打败日本法西斯所起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日战争、历史观
K207(通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10;北京市教委项目002175309700
2018-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