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甘肃保甲制度的重构及其异化
抗日战争的爆发加剧了国家对乡村社会资源的索取,而旨在乡村社会治理的保甲制度亦在战争的推进中发生着质的改变.抗战初期甘肃省政府在坚持抗战的使命下,开始着力于保甲制度的重构,并希图借此来加强民众动员,征集战争物资.然而,战争年代沉重的兵役田赋不断冲击着普通民众的生存底线,而征兵纳粮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则进一步加剧着民众的心理疑惧,撕裂着其对乡镇保长仅有的一丝同情.同时,乡镇保长工作的繁苛和低廉的薪资待遇亦使良者隐退而劣者钻营,乡镇保长一职不再成为乡村精英竞逐的对象.本为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保甲制度最终沦落成为国民党政府征兵纳粮的代理机构.
抗战时期、甘肃、保甲制度、乡镇保长
K25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S061
2016-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