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
五代两宋以来,词学理论多视词为“诗余”“小道”.明代词作,不出花前樽下的小词范围.清代词风为之一变,以道德为承当,以沉雄阔大为气象,各家各派均表现出抬高词体地位的“尊体”取向.云间派认为“词虽小道”,但可“羽翼大雅”;西泠派以“德业之余”重新界定“诗余”涵义;广陵派盛赞东坡、稼轩词为“天地间至文”;阳羡派强调“诗词经史,语无异辙”,要求词“入微出厚”,有风骚之“志意”,继续为苏、辛变体张目;常州派明确提出“尊体”口号,主张“意内言外”、“风雅寄托”,崇尚“沉郁”和“重、拙、大”,极力推尊辛弃疾;都不约而同地从儒家道德意蕴方面给词注入厚重内涵.浙西派论词“以雅为尚”,推尊姜夔、张炎,则侧重从超俗的道家道德方面解脱词的轻薄地位,与上述各派的尊体努力殊途同归.经过清入的努力,词成为一种与诗平起平坐、可以表达崇高主题的诗歌体裁.
云间派、西泠派、广陵派、阳羡派、常州派、浙西派、尊体
I206.2
2015-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