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恶紫之夺朱"原因之探究
"恶紫之夺朱"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原文为:"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三恶"已经存在的社会现象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就是"礼崩乐坏".在孔子之前,"朱"、"紫"在古代色彩观的地位已然不同.《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相反"紫,帛青赤色."段注:"青,当黑……火畏于水,以赤入于黑,故北方间色,紫也."可见,"朱"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拥有特殊的文化地位."紫色"作为间色与正色在观念上相差甚远.可见"紫朱"之争背后更是儒家倡导的政治原则和时俗取舍的对立.下文笔者力求针对"恶紫之夺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2017-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