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的民族化
佛教起源于西域印度,传入中国以后,为适应本土,经历了佛教民族化的过程。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根本的是释迦牟尼佛住世49年所讲的经,经者恒久不变,为世之经纬,真理之意,就像道家典籍《道德经》中“经”字一样,中国人为表示对释迦牟尼佛说的法,极高的尊敬,所以统称释迦佛所说法为经,这可以称为典籍文化,中国的佛经从汉明帝时白马驮经,《四十二章经》的传入,到唐朝玄奘法师历经磨难西行求法,使佛教盛行于中国,唐代达到全盛,从此中国的佛经渐驱完备,佛教在唐朝时从中国向日本、朝鲜等国传播;佛教从创始之初本身就包含着僧团文化;因佛教的发展,自然伴随着佛教史的产生;佛教史中,有人,有地点,有事件,所以有记录高僧行义的《高僧传》,有历代高僧对佛经的注解,修持记录,还有他们根据自己的修持,证悟写的论著,传法经历等,后乾隆皇帝,应用国家能力主持编撰了佛典《大藏经》,全藏共计5600多万字,共收录经、律、论、杂著等1669部,7168卷,共用经版79036块;寺院是出家人安住修行的地方,有寺院就自然有寺院文化。本文简单论述佛教文化民族化中,经典里的根本五戒、僧团文化,寺院文化。
民族化、佛教文化
B948;J624.1;I206.6
2016-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