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4677.2012.10.077
生命“存在”与“死亡”的哲学张力——曹禺剧作中悲剧意象的解析
“死亡”与“存在”是生命现象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作为一个生命体来说,非此即彼.
关于如何对待死亡与存在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家庄子就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不过庄子所追求的是一种如何“存在”的价值,是对生命久长的一种渴望,问题恰恰是因为有死亡,才有对生命的存在的渴望与追求.他的《逍遥游》与《养生主》,正是他对生命存在方式的一种绝妙解读,甚至包括他的“梦蝶”一事,也是他对生命“存在”追求的一种潜在意识的凸显.有人认为“庄周梦蝶”是相对主义的表现,是一种“不可知论”的人生态度.我认为,他的理念还是基于对生命永恒的一种向往.所谓“物我交合”亦即生命永远不会消失,“死亡”只是一种形式变化,“存在”则是一种绝对的超时空.庄子对生命的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思考,不止限于人类个体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层面,已经涉及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深层次考量.
曹禺剧作、悲剧意象
I206.6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