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4677.2011.17.027
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常”与“变”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被固化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批判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乡土抒情这两大传统更多是为了叙述方便的一种权宜,其实两者往往是胶着在一起的.即以沈从文而论,1937年,再次回到湘西的沈从文发现三年前自己在故土的杞忧被证实了,在现代文明的照拂之下,《边城》里顺天知命的自然大化已然遁去,“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寄寓着深广忧患的批判精神的《长河》便直接因应于这种“杞忧”,小说以辰河上一个小小的水码头做背景,来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沈从文:《长河·题记》,重庆《大公报·战线》第971期,1943年4月21日).
乡土文学
I207.5
2012-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