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4677.2010.16.006
芳情本自遣雅趣何须辨——关于《妙玉之死》的闲话
@@ <红楼梦>的真味应从何解?世人究竞因何迷恋之?除了作为"学问"(将之当作学问穷究的毕竟是极少数的)来推研索解,寻常人在内心深处定有与之相认同的某种"情结".何耶?我想这就是一种共同的关于生命的认识:一切都曾经有过,但一切又终归空无--这是中国人自古的一种感伤,既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又何必相聚谈欢?所有的人都从中读到了自己,感受那曾经的有,预想和叹息那终将到来的无,在那灿烂的往事(刻意勉力美化之)中体味生的快乐.所以才读得如痴如醉,似在梦中.泪水就是畅快,叹息就是觉悟.只有那执迷不悟者才刻意去考究那曹府的家事,做那偏执可笑的对证索隐--因为曹公早就说过多遍,"假作真时真亦假",不过小说而已,何必当真呢?
I2(中国文学)
2010-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