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071.2013.07.083
中学语文教材中辛弃疾词的教学
自明代张涎在《诗余图谱》中将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辛弃疾词更常被列为豪放一派。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使词的柔美纤美变为刚美宏美,为词坛注入一股阳刚之气。豪放词风的创始人是苏轼,但豪放派是由辛弃疾确立的,他以广阔的视野、壮阔的意境、深沉激越的情感抒发自己建功力业的抱负,开辟了词作的新境界。<br> 一、个性化的意象建构:构筑军事意象体系<br> 辛弃疾本应是纵横疆场的英雄,现实却使他壮志难酬,一生经历两次“错位”(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成为“词中之龙”,他的词充满豪壮之气与英雄之泪。祖父辛赞的家庭教育使辛弃疾从小立志收复失地。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举兵大举南侵,年方二十的辛弃疾在家乡聚众两千抗金,后把部队汇入耿京所领导的军队,在军中担任“掌书记”,并劝耿京与南宋联合作战,受命南渡进行洽商。辛弃疾本是一位英勇善战的骁将,然而他“旌旗拥万夫”南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南宋对辛弃疾这一类的“归正人”怀有很强烈的不信任,辛弃疾很快就被解除武装,稍后委派任江阴军的签判。从此辛弃疾基本被以文职官吏的身份到四处去担任官职。即便如此,辛弃疾亦展现杰出的治国才能,他南归后曾给孝宗皇帝上《美芹十论》,又给宰相虞允文献呈《九议》,详细周密地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提出一整套的复国方略。然而他“归正人”的特殊身份、尴尬处境及南宋朝廷的偏安一隅等因素使辛弃疾再由一位能吏转为闲人。
中学语文教材、辛弃疾词
G633.3;I206.2;I05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