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8804.2024.04.002
优绩主义陷阱的本土检视:从"上下有别"到"先赋应得"
优绩主义陷阱实质是个人主义归因偏误:以"能力+努力=成功"掩盖出身和运气的影响.其在西方制造出"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最终导致社会撕裂.在中国,高考作为典型的优绩制,学生们对高考分层的归因能够体现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情境中的表现.通过比较城市籍精英学子和农村籍二本学生这两类群体在归因自己和对方的高考结果时所运用的图式,本研究发现,"上下有别"的归因现象虽部分印证了优绩主义陷阱的理论假设,但是"谦虚"心理可能部分缓解了"精英的傲慢";不同于西方的是,两类群体都持有"先赋应得"观念:认为天赋、出身等作为非个体可控的因素,是不置可否的或者具有正当性的."先赋应得"观念与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反应得"原则不同,它反而和优绩主义形成强功能关系,缓冲了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可能产生的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后果,然而它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陷阱.鉴于此,应将优绩主义嵌入中国情境中进行分析,而非"脱嵌"地迁移现有理论进行解释.
优绩主义、上下有别、先赋应得、教育不平等
44
F270;B82-02;C93
2024-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1页
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