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8804.2022.06.004
迈向社会学中国化2.0版:挑战与路径
一、社会学的中国化:从1.0版到2.0版
中国社会学家从民国时期起就呼吁社会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吴文藻、潘光旦、孙本文、费孝通等一批社会学家还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社会学本土化建设.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社区研究学派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还得到马林诺夫斯基的赞誉.1中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呼吁社会学的本土化,是基于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教育面临缺乏本土教材、本土案例和资料以及基于本土田野调查的本土化理论的状况.在那一批社会学家的努力下,这一状况很快得到改善.可以说,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家已经在本土化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到20世纪50年代初,社会学学科在中国被取消,直到80年代初才恢复重建.
社会学中国化
42
C91-06;G644.0;C1
2023-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