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以华北梨区庙会为例
华北中部的梨区曾经"村各有庙,庙各有会".从勾龙传说、娘娘救刘秀的传说和九龙口传说等不同庙会解释文本的演化可知,仪式实践仍遵循传统的梨区庙会是以官、民为主体的多个异质性群体"共谋"的结果.在发展经济的民俗旅游乌托邦幻象的引诱下,这些共有的表述使得庙-博物馆在当地的修建成为可能,也成为目的各异的官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倡导"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从民众的生活逻辑出发来理解传统民间文化,并给予其适当的生存空间乃新农村建设有机的、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新农村才会有持久的活力.
民间文化、新农村、民间信仰、民俗旅游、乡村庙会、传说
28
P51;P4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05BSH030资助.本文部分内容曾于2006年3月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宣读.在此,特别感谢参会的钱杭、麻国庆、李小云和赵旭东等诸位教授的批评意见
2012-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7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