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522.2019.06.006
农机赋能:集体化时期农民主体性的 成长及其社会效应 ——以山西汾阳贾家庄为例
通过梳理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这个模范村庄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并聚焦于农民主体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成长,可总结出农业机械所具有的"赋能"作用及其政治内涵.农业机械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乡村社会中塑造了农业的现代化景象,并作为性别化劳动分工模式的关键因素发挥了解放妇女的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可见农机赋予了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身做主"的能力.农机的"赋能"作用内含丰富的政治实践意义,以"土洋结合"的方式将农民的成长与农机化的阶段性发展融为一体,以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为农业机械化的开端,从而定下了以农民群众为发展主体的基调,使农业机械化具有明显的社会革命动员的特征.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50年代的现实国情,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辩证思考和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以农业机械化为切入点,可将农民个体与历史叙事相结合,探讨技术的意识形态作用,以全面理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众化的路径选择及其历史意义.
农机赋能、集体化时期、农民主体性、社会效应
36
K271(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2019-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