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522.2017.01.003
“情感转向”的理论资源
“情感转向”近年异军突起,从通俗的喜怒哀乐情感层面突入哲学层面情感和身体因果生成的考究,乃至有人提出“生物媒体”的身体概念。其理论资源可追溯到斯宾诺莎《伦理学》中的第三部分《论情感的起源和性质》。斯宾诺莎定义情感为身体的感触,即情状,指出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其思考,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其或动或静,而一切终归于自然的法则。马苏米译德勒兹与伽塔里的《千高原》,以情感为施与和感受情感的能力,同样是着目于身体。《千高原》以19世纪初叶德国悲剧《潘特西莉亚》为例,阐述希腊文化中的情感特征。两位作者视情感为生成的一种形式,认为战争机器中情感的高度强化和激化,正是《潘特西莉亚》的成功秘诀所在。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认为,“情感转向”可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的,甚至矫枉过正机械主义的,但是它终将彰显出异于欧洲主流传统的另一种现代性来。
情感转向、哈特、克劳馥、斯宾诺莎、德勒兹
34
I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99
2017-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