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7-6522.2011.05.007

善恶观:可欲为善、公意为善

引用
善恶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形态.扬善去恶是人格修养的基本准则.然而,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认识得并不很清楚.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把善恶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客观品质或属性,善即理性、利他之举,恶即欲望、自私之举.其实这是经不起事实考量的.另一种历史上流行的观点是用苦乐定善恶,认为善是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行为,恶是给我们造成痛苦的行为.其实这也经不起推敲.苦乐与其说是善恶的决定者,毋宁说是美丑的决定者.事实上,善恶是由包含私欲的社会公意决定的,满足者为善,背离者为恶.人类有超越历史和国家民族的社会公意,这就构成了善恶的普适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公意,这就决定了善恶的相对性.

善恶、理欲、人我、苦乐、公意、相对性

18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2012-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1-7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7-6522

31-1223/C

18

2011,18(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