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6522.2010.01.005
中国电影巨片生产的历史足迹
"巨片"、"大片"的出现及其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中期甚至之前更早的历史.<宾虚传>、<音乐之声>、<埃及艳后>等影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出现,是好莱坞针对派拉蒙案判决之后电影环境的变化以及为实现与全民普及了的电视进行竞争的策略性产物,并由此奠定了宽银幕、立体声、高投资、大场面和超级明星演绎的超级奇观的大片模式.至70年代中期,伴随着市场营销以及数字化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愈益重要,一种被贾斯汀·怀亚特称之为"高概念"的电影出现了.从此,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商业运作模式被明确确定下来,并在<大白鲨>、<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高概念"影片中被发扬光大.在中国,电影巨片的生产也是中国电影工业系统中的核心与关键.在经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发展阶段、新世纪国际化运作阶段和主流文化新发展阶段四个时期之后,中国电影巨片的生产创作已日渐壮大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与好菜坞"高概念"大片相比,大营销的不足与高科技的缺失是制约中国巨片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电影巨片的未来,必须重视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多元化、多类型建设以及数字化高科技的应用开发等等.
电影巨片、"高概念"、核心价值、人类共同性
17
J902(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2010-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