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369.2000.03.045

脾胃阴虚证辨证浅谈

引用
@@ 脾胃阴虚证临床屡见,但多定位于胃,很少论及脾,或统称脾胃阴虚证,而不予分辨定位C脾病以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论述为多.<血证论@男女异同论>说:"始于补脾阴,古少发明”,然脾之"一阴一阳,未可偏废”.脾虽喜燥而恶湿,不可缺阴液,胃虽喜润而恶燥,亦不可少阳气,其阴阳燥湿适宜,则胃纳脾运的功能才能正常.脾胃同居中焦,所病往往相似,须仔细辨别,并指导临床,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故临床应用不可不辨.

胃阴虚证、辨证、临床应用、脾胃、脾阳虚证、脾气虚证、临床疗效、定位、异同论、血证论、燥湿、阴液、阴阳、同居、少阳、脾阴、脾病、男女、功能、分辨

21

R256.3(中医内科)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4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陕西中医

1000-7369

61-1105/R

21

2000,2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