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5906.2020.04.012
黄锦树《迟到的青年》:1933年的时间流亡与青年狂想
1."迟到"的时间寓言
从1990年的出道作《M的失踪》算起,黄锦树专注重绘南洋图景已整整三十年,早已是讨论华语文学难以绕开的坐标.马来西亚华人流徙海外的殖民伤痕、历史忧患以及与"中国性"的身份纠葛,始终是其文学风景的基石.黄锦树对马华族群命运的文学再现,时常呈现为人物在国族、语言、文字界域内无根的迁徙与飘零.这种书写姿态,早在多年前被论者命名为"反居所浪游",认为黄锦树借助"反居所"的正面介入,正是要对马华历史意识的稀薄、历史书写的艰难发起挑战:"我们很清楚,历史阙如不可能容纳在任何居所里,它不可能容忍任何居所,因为历史阙如是流离失所,是非居所、反居所."[1]这种在流离失所中无法占有意义,却又要不断追索的焦灼感,遂成为黄锦树作品偏执而顽强的精神气质之一.
黄锦树、时间流、的时间
I106.4;R54;I2
2020-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