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0/j.issn.1671-7554.2012.05.016
第二恒磨牙生长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评价11岁牙龄儿童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分析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牙龄11岁错(将)畸形患者74例(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牙龄).根据患者矫治前数字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3组患者的SNA角、SNB角、ANB角以及APDI值,依据测量值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下颌骨骨性Ⅱ类组和上颌骨骨性Ⅲ类组.同时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和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岁牙龄儿童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中,上下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P长度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高度及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与萌出角度呈负相关性(P<0.05);GM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但与下颌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角度无相关性(P>0.0S).结论 通过11岁牙龄组的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相关性分析可推断,11岁牙龄组儿童上颌骨长度越长,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越高,萌出角度越小,发育时间越早;下颌体长度越长,上下颌第二磨牙发育越早.
矢状骨面型、第二恒磨牙、萌出、发育、牙龄
50
R783.5(口腔科学)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1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