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0/j.issn.1671-7554.2012.05.006
利用重建祖先基因方法研究连续诱导培养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抗药性突变的规律
目的 研究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抗药性突变的规律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 以质控菌株Escherichio coli ATCC 25922为初始菌株,恩诺沙星浓度由0.031 25 μg/mL增加到128 μg/mL,分步诱导得到13株稳定的抗药性菌株,检测氟喹诺酮靶酶基因gyrA、gyrB和parC、parE的序列及其突变位点,检测恩诺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抑制外排泵后MIC,分析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蛋白结构、外排泵及生化特性的关系.结果 低浓度氟喹诺酮可诱导GyrA的Ser83-Leu和ParC的Glu84-Lys单一位点突变,致低水平抗药性,而Ser83 -Leu逐步与Asp87 -Gly、Glu84-Lys组合,导致氟喹诺酮突变决定区突变位点氨基酸的极性、空间位阻变化,影响靶蛋白与DNA和恩诺沙星的结合,可致高水平抗药性.外排泵与基因突变共同作用,使细菌耐受逐步升高药物浓度,MIC基本平行高出培养浓度1倍.结论 增加恩诺沙星的使用剂量,能诱导高抗菌株产生,恩诺沙星抗药性表型与基因型具有对应关系和规律性变化.
大肠杆菌、抗感染药、氟喹诺酮、连续传代、点突变
50
R743.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2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基金200903055;201203040;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HQ047;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0GNC10952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