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法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通过与移植法建立的模型对比,探讨开放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判定指标及建模成功率.方法 开腹取同一只大鼠的子宫,左侧宫腔采用开放法将子宫内膜与骶韧带或大网膜贴近建模,右侧采用移植法将1.0 cm的子宫内膜移植于侧腹膜上建模,1个月后二次开腹判定建模的情况,免疫组化测定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开放法建立的模型成模率为81.08%,低于移植法的8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成模后肉眼观:移植法以透亮囊肿为主,占64.86%,其次为紫蓝色结节(10.81%),开放法主要以紫蓝色结节为主,占35.13%,其次为透亮囊肿(24.32%);术后盆腹腔粘连开放法器官粘连率为64.86%,明显高于移植法的18.90%(P<0.01);肠梗阻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镜下特点:72.73%的透亮囊肿和68.42%的火焰状改变镜下可见到典型或变异的腺体或腺上皮细胞层,并在异位的腺体及腺上皮细胞上有很强的OPN和MMP-9的表达.结论 开放法和移植法均有较高的成模率,但临床观察开放法成模的肉眼观更类似于人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改变,且具有成模面积大、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等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开放法、大鼠、骨桥蛋白
49
R711.71(妇产科学)
宁夏科技攻关资助项日KGX-13-09-06;宁夏医科大学特殊人才资助项目XT200914
2011-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