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ley's L 指数与最近邻空间热点分析在流行病学标点地图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Ripley's L(d) 指数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在流行病学标点地图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以ArcGIS9.0为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将Ripley's L(d)指数分析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结合,综合反应疾病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特征.结果 实验疫区内,宿主鼠类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4.29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14.43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86.26m.各村聚集"热点"数差别较大,其一阶波动范围为3~8个,二阶波动范围为0~1个;小家鼠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4.86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21.14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92.57m.各村聚集"热点"数差别较大,其一阶波动范围为1~12个,二阶波动范围为0~2个;褐家鼠第一聚集区平均半径为5.00m;最强聚集区平均半径为32.71m;最大聚集区平均半径为93.86m.结论 在空间流行病学领域,将Ripley's L(d)指数分析与最近邻空间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能够为阐明宿主鼠类的空间分布特征,控制HFRS传染源提供统计学依据.
Ripley′sL(d)指数、聚类分析、空间流行病学
47
R181.2(流行病学与防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527
2009-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9-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