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
民营建企融资难并非什么新鲜话题,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且在近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政策从紧、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民营建企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得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民营建企融资难,既有国家投融资体制、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政策等外部的原因,同时也有民营建企自身的问题.从外部来看,尽管国家早已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政策,并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措施,使得在实际操作层面,民企屡遭“玻璃门”“弹簧门”.此外,资本市场门槛过高,直接融资为民营建企提供的渠道非常有限,而间接融资渠道中,由于国家政策监控和风险因素,商业信用、民间融资、职工集资等方式也基本行不通.我国目前缺乏民营建企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现状,也造成了民营建企融资担保难、银行贷款难.从内部来看,民营建企大多为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披露的途径和能力有限、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融资的难度,突出表现在银行对民营建企的“恐贷”“惜贷”“慎贷”甚至“拒贷”.这种上市融资无份、银行借贷无门、融资担保无缘的无奈现状,让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发出了“融资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螺蛳、融资难、营建、政策、银行、融资担保、民营企业家、国家投融资体制、信用评级机构、社会中介组织、间接融资渠道、宏观经济环境、信息不对称、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抗风险能力、竞争力不强、资金短缺、资产规模、资本市场
F27;TU2
2012-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