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6109.2020.10.008
认知笔墨的客观性—— 水墨人物画笔墨观再探讨
关于笔墨问题的争论,在中国画再认识的进程中不断被关注.有的认为笔墨是主观产物,是中国画成立的根,是与中国画的审美属性相匹配的标准之一,是中国画意象审美实现的载体.有的认为笔墨应是具体的产物,是因地制宜的,是由客体生发的."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精神实质.……笔墨的运用不是先定的,是从对象来的,气韵生动也不是先定的,也是从对象来的."蒋兆和先生所说的对象就是客观,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就是具体的人,对于人的认知是前提.对于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来说,直接感动观者的,是经由造型和笔墨处理的活生生的震撼人心的感人形象,笔墨与造型在此都退居其次.形象的感人是首位.笔墨与造型都是实现形象的方法与工具.观者只有在感动之余,才能感受笔墨精妙与造型的精彩.由此可见,笔墨的地位属于技术认知的层面,对于艺术整体的感知层面是从属的.这样,"唯笔墨"者也许会不太认同此观点.继而,带来了"客观的笔墨性"与"笔墨的客观性"的问题,以及两者的关系与意义.笔墨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纯粹主观的产物.
水墨人物画、客观性、再探讨、笔墨观
J211.25;K248;G80
2020-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