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95/j.cnki.0257-358x.2022.12.003
基于"伏痰外损"论治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其与中医学"伏痰外损"具有一定相关性.清代医家吴澄首次提出"伏痰"概念,并创外损学说."伏痰外损"是支气管哮喘的核心病机,其中伏痰是发病基础,外损是伏痰的临床结局.外损作为伏痰的临床结局,具有虚证、损伤两种表现.其中,虚证是基础表现,于肺主要表现为气虚或气陷,这与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阻塞、增加气道阻力(表现为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并加速肺功能下降相通;损伤则与气道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结构病理改变相通.基于"伏痰外损"理论,可从"生痰之源"脾脏切入,采用理脾阴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
支气管哮喘、哮病、伏痰外损、气道黏液高分泌、理脾阴、吴澄
41
R256.12(中医内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H392
2023-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64-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