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4145.2014.03.011

历史建筑保护的物权法进路

引用
历史建筑具有社会资源和私人财产双重属性.就历史建筑保护,我国形成了义务本位型的现行法规范模式,单向性地向历史建筑权利人课加义务,但未有对权利人克减权利行使予以补偿的制度性安排,违背了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法治原则,也未达成历史建筑保护的政策目标.因此,需要在财产权保护和公共利益实现并重的方向上,反思和重构历史建筑的保护路径,依托公共地役权的机制,在对历史建筑权利人给予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对其权利及其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实现公共利益.公共地役权的设立及其内容应通过听证程序确定,并遵循比例原则.

历史建筑、义务本位、公共地役权

D923.2(中国法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

2014-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5-6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东社会科学

1003-4145

37-1053/C

201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