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145.2002.03.027
"灵魂的深":论鲁迅的真诚观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中国化了的佛教,都主张人人具有先验的善良本心.在这种人性论基础上,中国人建立起"反身而诚"的真诚观,即认为只要本心象赤子般不加遮蔽,直接呈现出来,就能达到绝对真诚.鲁迅却在"仁义道德"的至诚背后发现了"吃人"的本心,对传统的人性论予以彻底颠覆,进而揭示出传统的真诚观导致瞒与骗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鲁迅注意到人性中恶的成分,但并不认为人性本恶,在鲁迅看来,人性是自由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以对人性的这种崭新认识为起点,鲁迅阐发了自己的真诚观:他把虚伪看成人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让虚伪的面具遮蔽起人的自由灵魂,还人以"隐私权",使人真正能够自制自律地掌握自己,在灵魂的拷问中达到自觉的真诚,以维护人格的独立与尊严.鲁迅还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反思真诚,认为在死亡的宿命面前,人只有悬设"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①,并直面自欺,反抗绝望,向着更高级的存在状态奋进,才能达到真诚.
鲁迅、真诚、恶、人性、自由、自我
I206.6
2005-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