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142.2021.06.015
彼得·塞勒斯导演的"先锋版"《牡丹亭》是"复兴昆曲的努力"?
正是由于塞勒斯"迁就"谭盾的《牡丹亭》歌剧咏叹调的隐形结构,并成为演绎的主体,而原本以华文漪的表演为核心的昆曲反而变为陪衬,只是一个"谭盾版歌剧的序幕",所以带来塞勒斯曾自诩"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戏曲"的"先锋版"《牡丹亭》的一系列对中国传统戏曲审美精神的背离.这种对传统的非传统性偏离,也导致华文漪表演的非表演性的困惑和让塞勒斯陷入了对昆曲艺术几重偏离的困境:一是强化了柳梦梅的性格特征及剧作的政治意味;二是以西方戏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追求偏离了中国戏曲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三是让杜丽娘的隐秘情欲赤裸裸的重屏呈现;四是以驳杂晦涩的外在形式肢解遮蔽了昆曲艺术的意象明晰性.由此,塞勒斯原本向华文漪许诺的通过"先锋版"《牡丹亭》"复兴昆曲"的愿望终化为泡影.
塞勒斯;华文漪;"先锋版《牡丹亭》";"复兴昆曲";疑问
I207.329
2022-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