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142.2020.01.016
个人主义者的悲剧——重读茅盾的《腐蚀》
《腐蚀》是茅盾小说中作者与读者互动最多、受读者影响最明显的一部.茅盾最初对原定结局的续写和改写是接受香港读者建议的结果,因为这种修改不违其艺术原则与创作宗旨;新中国成立初期该作再版时他不肯接受新的读者的批评意见而再度修改,也是为坚持自己的艺术原则.尽管当年茅盾不方便承认,该作确实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赵惠明的人道主义同情.赵惠明离家、再离家到存疑的回家,勾画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人生轨迹,也喻示着个人主义者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悲剧命运.赵惠明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离家出走”青年知识女性系列形象中的独特一例,这一形象的独特审美价值也奠定了《腐蚀》的文学史地位.
茅盾、《腐蚀》、赵惠明形象、个人主义
I206.6
2020-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