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9142.2019.01.019
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力叙事:两种模式的比较
长期患病的家庭成员往往需要整个家庭的持续照顾与经济支持,是家庭发展的重要逆境,会导致部分家庭陷入功能失调的失序状态.后现代的叙事研究认为语言建构了现实,问题是一种叙事,因此不同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不同的家庭问题.文章依据建构主义的叙事分析研究范式,采用半结构深入访谈法,分析长期患病家庭的叙事模式,通过对不同适应状态的家庭叙事模式比较,探索不同家庭叙事对抗逆力生成的内在作用机制.文章对抗逆力不同的家庭叙事模式比较后发现:适应良好的家庭叙事表现为充满应对、情感丰富的困境认知,理性积极、促发性的家庭信念,支持的、网络型的家庭组织模式和随机通达、情感取向的沟通内容;而适应不良的家庭则建构出冗长的、冷漠的家庭困境认知,消极应对、抑制性的家庭信念,抱怨的、孤立型的家庭组织模式以及断裂的、信息取向的沟通内容.长期患病的困境家庭可通过对家庭问题的外化、改写和重构等方式,将家庭困境正常化、去病态化、脉络化,以使家庭重获掌控感和目标感,提高家庭抗逆力,完成家庭适应重整过程.
长期患病家庭、家庭抗逆力、叙事模式
C913.9(社会学)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长期患病家庭抗逆力生成机制及提升研究”15YJA840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北困境儿童抗逆力生成及福利服务研究”17XSH014
2019-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7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