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5973.2011.06.002
“内化”中的“缝隙”——从1950年代文学谈文学建制和文学转型
文学建制是指文学的生产、消费空间,即有作者和编者(生产者)、读者(消费者)及其公共空间(发表刊物、出版机构、图书市场、流通资金、典律体系等)组成的文学运行机制.文学建制的演变,往往是文学转型的极限,意味着一种新文学重塑的开始.但文学建制的变化具有“内化性”,即文学建制并不只是由政治、经济等有形资本可以“掌控”的作家“身份”、读者“需求”等因素决定,还有更多精神渗透性的因素以其“内化性”的力量影响着文学建制.195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文学建制的变化,就需要从其“内化性”展开分析,从而把握1949年前后中国文学转型的实质性内容.
文学建制、文学转型、公共空间
56
I207.425
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战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10BZW09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1945-1950年代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转型研究"08JA751024
2012-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