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学中心大楼“民族形式”之争(1953-1955年)
文章通过历史图档与口述研究,在梳理始于1953年的同济大学教学中心大楼竞赛校内竞标与最终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讨论参与竞赛的个体以及特定时代集体对“民族形式”的认知差异,意在指出其核心矛盾并非“古典”与“现代”的学派之争,而是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由意识形态主导的对建筑美学标准的再定义与对建筑学时代精神的重新认识.
同济大学教学中心大楼、民族形式、苏联影响、“反复古、反浪费”、无产阶级建筑美学、社会主义现代建筑
TU244.3;TU-092.71(建筑设计)
2020-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