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7201.2015.01.001
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 I 型患者失匹配负波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伴精神症状史的双相 I 型患者的失匹配负波(MMN)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比较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55例伴精神症状史的双相 I 型患者(双相障碍组)以及5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 MMN;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杨氏躁狂量表(YMRS)分别评估双相障碍组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症状,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三组总体功能水平。结果(1)三组 GAF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精神分裂症组和双相障碍组较对照组 MMN 潜伏期延长(P <0.01),双相障碍组 MMN 波幅降低(P <0.01)。(3)精神分裂症组 MMN 波幅与病程、PANSS 总分呈负相关(P <0.05);双相障碍组 MMN 潜伏期与发作次数、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05),MMN 波幅与发作次数、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与伴精神症状史的双相 I 型患者均有 MMN 异常,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神经病理机制;MMN 潜伏期和波幅可能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性和状态性标记,而 MMN 异常可能是双相 I 型的状态性标记。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失匹配负波
R749.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30024;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I01B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110181110014;四川省卫生厅课题编号130039。
2015-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