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9574(x).2014.07.001
从脱贫目标到图强目标:中国教育应进行发展目标的历史性转换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之后,国家发展目标必然发生巨大变化。概言之,过去以脱贫为目标,今后当以图强为目标。中国教育的总体目标当与之相适应。在脱贫目标下,中国教育取得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门槛等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在图强目标下,中国教育该怎样发展?有识之士当深入思考,教育行政当局应作出切实部署。<br>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系国家制定的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对我国教育肯定具有诸多指导意义。但是,在笔者看来,由于当时国情不够明晰,国人认识上自然具有历史局限性,因此该文件总体上仍以脱贫为目标。其显著特征是:以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导向,而对于人们的教育意愿、国际教育竞争等未予以足够重视甚至还没有清晰的理念。若仍以其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将不仅不能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局面,而且会出现总体上的教育滞后。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教育总体滞后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缺乏重大创新性成果,新兴产业和社会服务领域缺乏高端人才等不过是这种态势的冰山一角而已。解决这个问题已然十分紧迫,具体途径是:国家组织修改并重新发布《刚要》,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设置“图强目标”。
历史性转换、中国教育
A81;B089.3;G40-059.3
2014-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