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214/j.cnki.cjotadm.2015.12.165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引用
由于艾滋病传播迅速,病势凶险,预后恶劣以及缺乏特效防治手段[1],它的流行带来了国际性的恐慌。艾滋病的学名为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为AIDS),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学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缩写为HIV)。我国在1986年以前将该病音译为“艾滋病”,后来考虑到这可能使人们误解为本病仅通过性行为传播,而忽视其他传播途径,因此国家卫生部统一将该病命名为“艾滋病”。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经同性、异性性接触或血液途径而传播的一种后天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以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减低为主而引起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为其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伴肺部难以确定性质的X线改变、进行性腹泻,全身极度乏力,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斑点、皮疹甚至水疱,肛门周围有久治不愈的溃疡、疣等。本文主要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阐述此种病症,意在普及艾滋病的常识,加深大众对其的了解,减少人们对此病的恐惧,怎样做好防护工作。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免疫缺陷性疾病、不明原因的发热、淋巴结肿大、机会性感染、国家卫生部、细胞介导、缩写、免疫功能、久治不愈、防治手段、发病机制、病毒感染、性行为、性接触、性腹泻、无痛性、污染物

R512.91(传染病)

2015-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07-20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伤残医学

1673-6567

11-5516/R

2015,(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