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14/j.cnki.cjotadm.2014.14.136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防治原则
感冒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发生时间最常见于春秋以及冬春交汇之际。症状较轻时可以引起呼吸道不通.,鼻塞以及咳嗽,发热全身乏力等,较重的可以导致肺炎、心脏以及肾脏的全身损害[1]。在临床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以及流行性感冒,二者很容易混淆,但是二者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不同,应该引起临床足够重视,本文主要是将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病因以及临床表现,防治策略进行论述。<br> 1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流行性感冒主要是人流感病毒,该病毒传染性极强,属于RNA正粘液病毒科。目前国内外知道的流感病毒多达20几种,主要为甲乙丙型3类。其中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为甲型( H1N1)病毒[2]。甲型病毒具有亚型较多以及变异较快,繁殖速度以及传播速度较快等临床特点。该病毒耐热力较差,常温下主要是经过咳嗽以及飞沫进行传染。另外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生成的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以及马流感病毒等都可以造成人类的感染。在人体内主要是机体特异的IgA抗体中和或抑制该病毒,并灭活,如果机体免疫低下或缺乏,则导致病毒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的变性病产生亲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周而复始的繁殖。
流行性感冒、临床流行病学、猪流感病毒、发病机制、呼吸道上皮细胞、甲型流感、禽流感病毒、容易混淆、全身乏力、普通感冒、免疫低下、临床特点、临床表现、咳嗽、机体、防治策略、繁殖速度、发生时间、发病原因、调查显示
R511.7(传染病)
2014-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