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实验室先进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特别是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如下。<br> 1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够规范: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如无菌操作、盛放容器、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的量等一系列问题,多数医院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其结果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使病原菌检测率低或检测的未必是致病菌,不仅不能提供病院信息,反而会误导临床医生。例如怀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通常采集的是清晨中段尿,要求患者采集前清洗尿道口,并取中段尿于无菌小瓶内。如果采集随机尿、不清洗尿道口或标本未放于无菌容器内等都可能导致标本不合格。再如败血症或或菌血症没有特异性临床诊断指标,必须依赖血培养。大部分患者血中细菌数很低,特别是在早期或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如何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对能否检出病原菌至关重要。如应严格掌握抽血时间,在高寒热战期,抗生素使用前或下次用药前;采血量要求至少10ml,且需双份标本;使用专门的血培养瓶等。
临床微生物学、生物标本、采集、医护人员、生物学实验技术、中段尿、血培养瓶、无菌容器、临床实验室、尿道口、泌尿系统感染、抗生素、患者、合格、病原菌、自动化仪器、诊断指标、医学技术、血液标本、无菌操作
R37(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14-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51-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