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6567.2007.01.005
髋臼骨折与异位骨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特点、创伤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1990年~2006年手术治疗髋臼骨折83例(合并颅脑损伤或脊髓损伤者已被排除),23例发生异位骨化.异位骨化分级按Brooker标准评定.根据和可能发生异位骨化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并加以分析.结果:23例异位骨化经过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BrookerⅠ级15例,Ⅱ级8例.异位骨化在手术入路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44,P<0.01).在伤后手术时间<3周和≥周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198,P>0.05);在男性与妇女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03,P>0.05).结论:异位骨化与手术入路和骨折损伤类型之间密切相关.与伤后手术时间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探讨.采用消炎痛治疗异位骨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放射法对异位骨化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观察.
髋臼、骨折、异位骨化
15
R683.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7-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