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501.2012.06.006
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通过制作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模型,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动态变化的规律及意义,为今后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颅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颅脑损伤组,每组60只,检测时点为改良Feeney法颅脑损伤模型制作后5h、12h、24h、3d、5d、7d六个时点,在每个时点处死对照组及颅脑损伤组各10只大鼠进行标本制作.采用RT-PCR检测EPO mRNA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损伤组在颅脑损伤后5h开始出现EPO,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在损伤后5d持续升高,在伤后24h至3d达到高峰,5d后出现下降,7d时降至刚损伤后的水平,对照组在各时点mRNA及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持续表达,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组EPO mRNA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22.368,P<0.01),两组免疫荧光蛋白染色阳性细胞表达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F=19.324.P<0.01).结论 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皮质内EPO可出现短暂性的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颅脑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PT-PCR、免疫荧光
33
R-332(医学研究方法)
2012-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26-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