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0501.2011.09.072
泉州市2008年与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与2010年泉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泉州市手足口病不同病原相对风险因素.结果 ①2010年疫情呈“双峰型”流行,分别于5、9月达高峰;②2008年、2010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③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岁~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④散居儿童的患儿构成比由2008年的78.30%逐渐降为2010年的73.39%,而幼托儿童的比例则从2008年18.16%上升为2010年23.24%;⑤从病原体的构成比来看,2008 ~2010年CoxA16由14.29%降到8.52%,而EV71则由43.13%升到73.32%;⑥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相对于冬春季节,夏秋季节感染EV71风险是CoxA16的2.8倍;⑦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病原体以EV71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仍然是威胁泉州市1~5岁小儿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呈春秋双峰型流行,易于在人口密度区组、散居儿童流行,特别是男童居多.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EV71与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EV71、CoxA16
32
R725.1(儿科学)
2011-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48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