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歌》中的拟古诗学与风土书写
祗园南海所作《江南歌》十二首为日本近世竹枝词之鼻祖.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拟古诗风席卷江户诗坛,以拟古为作诗技法的拟古诗学成为主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祗园南海模拟竹枝词体式而作《江南歌》,富于民歌式的俚俗色彩和乡土趣味,并通过对中国诗歌话语、意象的组合拼贴,描绘了日本和歌山城周边的地方风土景观,形成了拟古诗学与风土书写的交响.《江南歌》所呈现出的"雅俗融合"这一特征,又与南海诗论中的"雅俗之辨"密切相关.考察竹枝词在江户汉诗中的接受与变异,有助于我们从中日比较文学角度,重新审视日本汉诗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竹枝词、祗园南海、江南歌、拟古、雅俗
I0-03;I207.23;H05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ZDA295
2024-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