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左傳》"凡去其國"例楊伯峻注訂補

引用
本文旨在探討《左傳》"凡去其國"一例,既嘗試釋讀凡例文字,結合出土簡帛異文說明此例關涉的語言現象,也通過考察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應用情況,尤其是對杜預《注》、孔穎達《疏》的取捨,窺探《傳》例的來源及其解《經》的效能.全文主體共分四個章節,包括:《左傳》"凡去其國"例釋義——兼從出土文獻異文現象看《傳》例文字;楊伯峻"凡去其國"例總注辨證——兼駁安井衡《傳》例文字訛誤説;從楊《注》對杜《注》孔《疏》引《傳》例解《經》的取捨看其注釋策略;"史之書策,必有舊法"——據《傳》"凡去其國"例證"五十凡"實有自來.杜預從《傳》例解《經》事,有根有據.於若干例外《經》文,杜説亦甚通達,但有時過於執著,委曲牽合,難免招人詬病.楊伯峻注以舊注疏爲鑒,於其説有取有捨,其注釋策略及説解《經》、《傳》之用心,無疑值得審視與借鏡.楊注未爲"凡去其國"例文字釋義,以"凡去其國,復歸其位曰復歸"解《經》,實有未安.凡杜《注》於例外説義,楊注均避而不談,有意擺脱前人束縛.安井衡認爲,"凡去其國"例中"入"與"歸"二字爲誤换,論證粗疏,並不可取.純從文字訓詁論,《傳》所見"入""復入""歸""復歸"與"納""復""反""還",取義相通,故每每互用.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傳世與出土的各種《老子》版本中.古策書法式應有如《傳》例的規條,後史或依或違.借鑒楊伯峻的實踐經驗,引《傳》例説《經》,須審慎行事,於兩者之相合處,固可據《傳》例並書法解讀《經》文義理,於其不合處,不能一概而論,以免委曲牽合、膠柱鼓瑟.

《左傳》、五十凡例、入、復、復入、復歸、楊伯峻

H042;K877.45;G250

本論文爲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訂補研究計劃部分成果;該計劃爲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項目

2023-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5页

1-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